前序
同好来信询问FaceBook里所张贴的演出视频里在音箱工程部分是如何设计与落实的,空余时间补写这篇不难理解的设计过程跟大家分享在大型空间里面声音系统要怎么整理出条序来。
在每一场节目演出之前,声音系统的预调整是众人工作中最心悬着的事,这个工事总是存在着中间模糊面,今天系统组装与搭建完成之后你不去调整不去理会照样可以扬放出声音演出完全没问题的!
而循规一步步调整的虽说看起来科学与专业,但是与前者的结果都一样能出声音工作,乍看之下好似进行调整的步骤仅是商业行为的一个过程!
让主观感情面强烈的音响人士不时的调侃言用,真的是这样吗?
大约一个世纪的声音技术演化,我们也仅应用到近20年来的音频技术,也因此遵循着物理声学的人士总是跟这些依赖电子控制的工程师意见相左,至今仍是如此(举个例,返送音箱的EQ你是拿来调整音场还消弭回授啸叫呢)。

为何要预调整系统
现在舞台演出的内容已经不可同日可语了,复杂的程度非局外者所能理解,早期只须带个几只物理音箱堆埵起来就能够演出,不必调整什么(根本也没甚么装备可供调整),后级连接音箱通电(喂喂,1.2.3.4)有声音了就可使用,而现在拼装紧密式的箱子多点放送声音,光这个设计就充满物理问题,在使用之前你能不先整理一下吗?仍然靠耳朵就搞定吗?
放眼看过去当下各家线阵音箱把它们透过电子设备预调整好的环节拿掉之后,几乎没有一家的音箱是遵循物理容积的规则!
那么这个电子控制元件(处理器)就是各家自己音箱系统的预调整,厂家把产品卖给我们客户端了,运到了现场跟任何一个当音箱跟空间组合在一起就会与预期的听判有所出入,因此在现场就需要优化这些方枘圆凿的环节。
科学文明进步了,我们也必须跟进吸收新的技术演变,也因此预调整这一工事就成为声音系统建立过程必须的作业,而人们总是忽略掉它,总希望按一个开关之后全部到位,而商家也正努力朝这个方向落实。


多面向音箱吊挂演出设计
四面台演出的声音系统在以前的巡回里都留下不少的心得记录,最新的就是在年末这两场大型舞台的音箱吊挂设计,它比较特殊的焦点是对称的扩声问题,这个任务最早先在规划音箱位置确立之后,碍于舞台美术与实际面难以成行,一番会议折腾最后的拍板定案就变成图面上的矩形设计,看似简单但是却充满对于扩声增益的潜在挑战!
因此当你接手任务之时就要解析后续会面临的扩声物理问题。




一、音箱覆盖安排
从俯视图观察矩形的舞台布置,音箱吊点若配合舞台长度进行吊挂,那将会是个扩声问题,最长的面向达40米。
除非有多条数目可观的线阵音箱可供使用,若依线下的资源,那么这中间位置将得到一个大范围的灯下黑现象,而且所形成的时间干涉问题将会更复杂,因此在不计舞台的宽度面,将这个四面的吊挂位置落实正常化(对于舞台上演出的人在聆听反射时间上能够尽量整齐),如图面所示。
结果得到了左右两面向的吊挂,尚有10余米的舞台是在音箱的覆盖范围内,我们就把它当作延伸舞台,而难的是这个演出内容并非个唱,这是随时就有10多只的耳挂麦克风数目开放在音箱前面!
所以现场扩声过程必须规划在容许刻度内,这是必须很清楚遵循的项目之一。
接着是对角补偿,在这里必须要了解的是对于清晰条件的提升不是大声,对角补声音箱能使用同一系列是最理想的设计。
原因无它,就是时间叠加过程里的相位角特性能够相近,因为这关系到语音传递清晰与否,现在FIR技术成熟了,就算对角的音箱使用不同分频,或是不一样的音箱吊挂都能透过FIR翻转之后得到有效的清晰条件改善。
而此次现场所使用的音箱全系列JBL系统,宽面向(四串)每一串是A-12x18只,72只A12左右两面向(四串)每一串是V25x12+V20x3只,48只VT25,12只V20对角补声(四串)每一串V25x8只+V20x3只,32只VT25,12只V20,超低音S-28x40只,四个面向下方台口前裙补声V20x24只,在重庆华熙LIVE这个一万六千人的场馆使用音箱的数量总计为240只,这还不包括舞台上的监听音箱(超过40只)!
两百多只音箱若都让其到达峰切位置,那肯定是会有问题的。因此就必须预调整这些音箱的组合,更要理解的是这庞大的吊挂目的就是声场均匀的覆盖设计,有了这些箱子对一个大型场馆(华熙LIVE的空间呈方矩向上延伸),进行扩声覆盖才得以对抗近一万六千名观众的噪动,在这里要谢谢声音设备硬件兴明亚洲公司全力支持到位。




二、低频响度设计
顺着音箱吊挂位置将置于底部的超低音S-28在四个角落以10只编组成一个时间调整,因此并非每个面向独立时间安排,(因为这样会受限在8串主喇叭吊挂点的整齐而形成过多的时间位置不一样的问题),使用每个角落一个编组虽然在单一面向时间精度不足,但是并非离谱不准。任一两面向与对角的组合都能有10只低频响度补偿与合理的平均时间误差胜过杂乱的每一个面向时间不同。
另外在这四个角落的低音设计,针对返送监听位置这一面向稍有些不一样,由于返送控台位置距离低音箱子过近,演出过程会受到高峰值大响度包覆的影响,因此在返送控台这一个角落对低音箱子设计一个边角心型低音数组安排,如此在返送控台处的混音作业才不至受低频做功过程影响太大,那么对于这个角落面向观众勿需担心响度补偿不足,以每10只低音箱子覆盖一个对角面的辐射密度在这个现场已经足矣。


三、时间调整
对于低音箱子相应在任两面向的主喇叭再加上对角补声串的时间对齐,你清楚圆了一边的整齐就对不准另一边的时间。因此在共同均差之下可以采用这样一个方法,首先量取一边低音与主喇叭的时间差,再取得另一边主喇叭的时间结果,两者相减再取其1/2介入然后加回最短时间值就是其底下的低音箱子应该介入的时间了。
以这个面向为例在VT25面向测得到8.5ms,在毗邻V12面向测得到6.3ms,即:
(2÷(8.5ms-6.3ms))+6.3ms≈7ms
这个时间结果虽说精度不高,但是对于12串音箱与四个角落在低音喇叭的整齐优化调整已经是一个有效的折衷(另外以最低的时间达到均差的目地是能够让舞台上演出人员耳朵?面的反射时间短近以减少节奏的迟滞)。
这是对于四个角落低频的均差调整,确立了个音箱输出端口时间之后,再来就是近面补声的安置,近面补声位置广州场馆仅针对两个宽面向采用,而华熙场馆四个面向全补上了,这是因为左右两面向的底层若开放观众座席就补上音箱,每一面向使用合计24只V-20。


四、控台上的设计
多只耳挂与手持麦克风在舞台上的开放;扩声增益背后的噪音底层处理,在前几篇的文章都详细提及。
而这次降噪的插件WAVES-PSE则是透过LP2(Live Processor2)多元插件机柜与Dante网络建立在SoundCraft-Vi7000控台上,在演出过程会有表演曲目需要再优化插件调整,而过多的信道排列会让这个从电脑画面找寻时间拿捏不到位,因此利用MIDI传输在插件的调整上使用物理旋扭转子帮助快速完成调整。
另一张控台除了演出信道内容相同外(备份与乐队混音),虽然没有PSE降噪插件,不过使用AVID-S6L其内部噪声门所提供的微扩展器预调整,介入在每一个麦克风信道上,其降噪能力得到很有效的结果甚至不亚于PSE的表现(只是设定过程要找到一个适切的降噪电平临界点要有耐心)。
还有就是极多人的手指头,试想舞台上这么多的耳挂开放着,单靠一人的双手顶多实质掌握6~7根推子,在访谈的桥段时间是需要第三只第四只手伸出支持的,而且每个人分劳几个信道记住人名,在没有开口时候控制推子是在-3,-6位置,一开口就推回到0dB位置,光这个反应行为都能够让现场扩声增益提升6dB以上。




五、延伸表演区潜在回授(啸叫)电平的掌握
回上一个论述,关于这个耳挂扩声增益,有没有简易的计算方式来了解现场的扩声系统建立完成之后能够有多少的扩声增益可共使用(在产生回授之前),这是可以计算的。
最简单的做法是,如果带着一只耳挂走到舞台延伸区,能得到90dB的扩声增益,信道推子在0参考位置,那么每再开放耳挂就会成数列的递减3dB,四只6dB……结果11只麦克风开放只剩下90dB-10log(11只耳挂)=79dB!
这还没完,你须再扣掉音乐的律动6dB就只剩下73dB的扩声增益,这是不能成立的!
如何应对这个潜在回授增益问题,就需要透过前面所提的第三方支持,有噪声门,微扩展器,自动混音机制以及多人分工等步骤。
6分贝音律动太少人可以精辟清楚的,这是一个使用电学的刻度来承接线性模拟的振幅变化,光以人声语音在讲话时后就会有抑扬顿挫的感情变化,将这个过程变化大小振幅概括于6分贝范围里,这是什么概念?假设90dB是1000W量级,那6dB则会是4000W的量级变化,因为音乐是富含感情因素在内很抽象的,它的张力以四倍功率来尽可能的表达过程的变化,若声音系统是优沃的,可以再提增这个动态范围的尤其是交响乐、古乐的搭建。


10log(1000W)=30dBW@90dBSPL
10log(4000W)=36dBW@96dBSPL
尾声
这篇多面向喇叭吊挂设计的心得就写到此告一段落,近代的电声系统搭建完成之后进行预调整一个有效益的可供参考的扩声刻度是必须的,在你介入感情之前。
想像一下超过100dBSPL@A计权的环境噪声是甚么概念?再深入进去就是不一样的场地结构在同样噪声级条件之下却有着不一样的混音困扰,那么你就会理解这个高耸的重庆场馆观众声浪从上而下有如灌顶之弘的可恼了!
影响会有多大?举凡艺人的耳机内容,现场扩声混音感情难表达等都是环噪的因素,这就是为何要预调声压级与降噪设计。
我们都期望扬声系统的建立在未来是智慧的没有作业负担的,但在那个时代来临之前你还是必须面对这些繁琐调整,角度差的干涉,时间补偿的取舍等物理观念,叮咛这些生冷不受听的话,不外乎是要诸位音响人在职场里加入感情过程,在论述电声方面的事别总以玄学做开端,例如这机器有多好多赞!
这个品牌有多行的完全没刻度根据之说,尤其是现场技排或混音开端就爱调动EQ坏习惯的朋友。现今声音圈子里充满科学信息,你若使用机器所没有的第三维度高谈扩论就会走样的。
不懂就别装内行(因为声音是有刻度的),乖乖地重练学习正规的现场扩声技术会更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