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张小年
来源/鹈鹕音乐学院
编者语
关于调音,近年来有一个称号颇为出圈:百万调音师,但实际上这称号其中暗含了一些民众对调音、录音、混音等方面具体工作内容的误解,那什么才是真正的“调音”呢?“调”的又究竟是什么“音”?对于大型现场,尤其是现场直播的演唱会或者晚会,在音频方面需要做到万无一失,但往往难免在现场遇到各种突发状况,一位有经验的调音师会提前做怎样的准备呢?
进入现场演出扩声领域多年的张小年老师,在11月7日由鹈鹕音乐学院和Shure联合呈现的「流行舞台幕后探秘」直播中,以问答形式讲解调音以及行业工作的点滴细节,风趣幽默地分享了他的入行经验和一些技术技巧。就让我们一起,听小年老师为大家揭秘大型音乐综艺现场的幕后调音故事!
嘉宾简介
张小年,资深调音师、音响工程师,2002年起进入现场演出扩声领域,2007年成立OST音频制作团队;
主要合作艺人:李宇春、TFBOYS、吴亦凡、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许魏洲、好妹妹乐队等;
综艺节目/大型演出:江苏卫视《金曲捞》《无限歌谣季》《全能星战》、跨年演唱会、55聚划算晚会、天猫618晚会、快手晚会;天猫双11晚会;中央台《中国好歌曲》;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梦想的声音》;浙江卫视跨年演唱会等;
演唱会:李宇春演唱会、华晨宇鸟巢演唱会、许魏洲演唱会、王俊凯演唱会、易烊千玺演唱会、TFBOYS演唱会、吴亦凡演唱会等。

主持人:我们首先来聊聊设备的问题吧。现在看到很多艺人,他们都会有一个自己的话筒。我们也听过一些“坊间传闻”,说这个话筒可能会根据这个人的声线去进行定制?可以请老师在这一方面给我们进行一些科普吗?
张小年:目前市面上应用的话,应该是没有根据声线定制的,其实它最大的差别就是颜色。现在话筒都是两种拾音方式,一种是动圈,一种是电容。有的艺人可能需要更细腻的声音,Vocal也比较大,他可能会选择电容的。有的艺人他唱Rap或者其他什么类型,他也可以选择动圈,这也是根据自己的习惯。往往会自己选择话筒的,他自己也懂这个东西,或者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音乐制作人,或者至少他对后期或者是制作上是懂一些的。但现在很多艺人拿话筒基本上拿电容头,也没有带调音师,拎着话筒就来了,说老师帮我接个话筒,然后我们一看这个话筒不合适。
我们现场也都有各种话筒,不同颜色的也可以用,但我觉得话筒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不能说因为它贵或者是怎么着。如果你声音比较小,就没必要用电容头的话筒,还是看个人习惯。不过目前没有厂家会单独根据你的曲线去做定制话筒,因为第一没有必要,第二现在的话筒头声音做得都非常好了。就算你想调整一些东西,都可以在控台上做,一些音色或者是动态上的处理都可以,没必要在话筒头上做曲线的调整。

主持人:作为歌手或者是乐手的话,哪些举动或者习惯,会让您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表现?
张小年:一个专业的歌手,首先拿话筒要标准,因为所有的声音源头就是你的嘴巴和话筒。有一些唱Rap的歌手,他喜欢捂话筒,这个习惯是不太好的。其实很多国外老师过来讲课,也讲到这个话题,说有的话筒带刺儿,就是为了防止大家捂话筒,这是一个习惯。
另外一个就是当你演出要上台之前不要拿到话筒就开始“喂喂喂”,因为有可能外场的话筒已经打开,你声音可能就出去了。只要你下午彩排是OK的,你可以轻轻点一下话筒,你耳机里就会有动静。你直接说话,声音很容易传出去。

主持人:接下来的问题,我们知道现在经常会有一些人提到所谓的“百万调音师”,他们可以把很多本来可能会有瑕疵的声音,可以调到特别完美的状态。您对百万调音师的概念怎样理解呢?
张小年:所谓的百万调音师可能是,你不会唱歌,也能把你声音修好。但首先要澄清一点,在现场,并不是像网上很多人说的,你唱得不好听,有一个好的厉害的调音师,现场也能实时把你调得很好听,没有这个功能的。只要是在线实时直播的这种演出,艺人唱什么样,基本上就是什么样,不像在录音棚里面可能唱得不太好,但后期加一些插件,可以做一个音准的修正。但在现场实现不了,因为现在唯一一个修正声音的这种软件,在现场也只能修一点点的,基本上没有太多用的。

主持人:其实那些影响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张小年:这没有的,现场修音这个功能基本上90%的人都不会用。因为它太不稳定了,而且有延迟,声音经过它处理之后,再到你耳机里面的延迟会很大。它不是一个让你觉得用之后能获得明显改善的功能。

主持人:假如说因为我们在听在调耳返的时候,舞台上有乐器,人声的部分会不太一样。这种收音的规划,或者它对耳返调试有一些什么影响?您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自己的小Tips?
张小年:一般情况下你要带乐队的话,专业调音师基本上都知道一些。在舞台上的原声乐器有的原声比较大,像鼓,它本身声音就非常大,可能舞台上不用话筒,它的直达声就很大了,如果有的艺人的Vocal很小,可能艺人站到鼓的前面,话筒传鼓的声音都比你唱的声音大。这就是我们在现场面临的一些问题,特别是舞台比较小的时候,串音非常严重。
这种时候,你首先要让艺人在这个舞台选择一个适合的话筒。如果舞台比较小,鼓又离你比较近的情况,肯定要选择一个动圈话筒,电容的话串音会串得你耳机都没法戴了。另外,需要给鼓加一些挡板,还有尽量把鼓的位置做一些调整,这是串音问题。
另外是艺人听音习惯。每个人听得都不太一样,有的艺人喜欢我Vocal声音大,伴奏轻轻的,有的就喜欢伴奏更大。包括听混响,有的艺人要,有的不要,其实都是艺人会提出来一些需求。当然,前期你可以根据你自己习惯去操作,但如果这个艺人是你第一次合作,你不知道他的听音习惯,你可以问,提前问他:你耳机喜欢听什么样的感觉?提前交流沟通是最重要的。
现在乐手监听都做得非常强大,每个声部都有,乐手自己有一个小Mix,上面的鼓组、贝斯组、音组和其他组,他都可以自己Mix想听的东西。有的时候我这个通道比较充足,我们一个鼓都分了好几个控制的旋钮,给他去选择声部。

主持人:听了您刚才讲的,我们发现其实一场活动中,比如说电视机前和现场的观众朋友以及台上的艺人,他们听到的声音其实都是不一样。
张小年:都是不一样。比如有的时候在网上,微博上很多人就说在现场听得特别好,或者就是所谓的饭版直拍,粉丝自己拿手机现场直拍的东西,说我现场拍得好好听,一到电视上就觉得他们不好听了。
其实你说的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第一它是三个独立的调音师去做,每个人都有取同样的信号,每个人去调整适合那部分受众群体听的一个均衡。比如可能你现场有一点故障,但其实不影响你播出。有的时候播出这套东西可能有问题,但现场演出还是正常演出的。打个比方来说,你说今天艺人带了监听调音师去演出,然而现场出了点问题,比如外场的设备或者是外场调音师有问题,你能说是艺人带的监听调音师有问题吗?监听调音师只管艺人的,外场播出以及观众听到的声音,跟他任何关系都没有的,你不能说是他的问题。
反过来讲,有时候外场听得很好,但艺人在舞台上抠耳机,一会儿拿下来又戴上去,那你不能说外场老师没弄好。很多人分不清,监听调音师、外场调音师、OB调音师的功能是干什么的?他觉得只要是播出去都不好,就是谁的问题,或者就是你自己带的调音师的问题。因为很多东西不了解,他就会凭自己的一些想象去做一个判断。

主持人:比如还会有一些情况是,耳返可能会突然间掉了或者是松掉了。
张小年:其实这种问题很多,特别是像现在团体特别多,因为他身上要带两个腰包,一个是头戴话筒的发射器,加上一个接收器。现在国内这些团队很多做服装造型老师,他没有习惯专门做两个腰包装,艺人只能挂身上,舞蹈动作一大,经常在舞台上就甩出去了。特别是女团,她们穿的衣服有些也没什么腰带,往里一挂,或者粘上去,都没用,要么甩出去,要么是线就甩松了,或者是蹭到旋钮,把它关到小了没声或者很大,她也会调整耳朵,会觉得不太舒服。这种情况和你声音本身是没有关系的。
主持人:所以我们看到这一小小的动作可能背后有多种原因,但有时候可能监听调音师会背黑锅。
张小年:现在大家做这行做这么长时间,是不是背锅的,圈里面同行都非常知道,因为专业是骗不了人的。
主持人:所以我们也希望可以给大家有更多的科普,包括调音师的工作的内容。您看您也做了这么多年的调音师,在这个过程中您有什么成长的心得体会吗?您是怎么走入这个行业,然后怎么坚持下来的?
张小年:从最小的地方去做起,比如最早你会去拿话筒杆,可能你会搬音响、卸音箱,然后装音箱,捋话筒线、递话筒杆,再尝试着发话筒做话筒记号,再跟老师后面,在调音台后面看看调音台是怎么连的,学习系统怎么规划,系统怎么调。它是一个从你最开始入行,到你把整个音响系统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的过程。你可能需要几年时间。而且你身边要有好老师去带你,或者有愿意帮助你的团队,带你一直在巡演或者做很多活,你的经验才能慢慢上来。你自己再有心一些,再有一些音乐的基础的话,可能会更快。但是做这行不能着急,一定是和你做的时间长短有关系,还有你做的场次,它是经验一点一点累积的过程。
我现在做了很多这种活动,觉得其实技术不是最关键的,还是人最重要,就是设备也好,或者技术也好,你身边的团队非常重要。就是金师傅老说,你们现在出去干活,不是说你一个人就能很厉害,必须跟你配合的这些团队,比如外场、OB、系统工程师,包括跟你配合的发话筒的整个大的团队,你们之间的默契是非常重要的。设备这些东西只要你有钱都可以买,但是有一点东西,团队的经验、合作的默契度,是你是买不到的。
所以我们现在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你提供服务最终拼的什么?第一是你的技术服务,第二就是你团队的软实力,就是团队的每个人员的素质,团队在一起的合作态度。比如最早我们做晚会的时候,有的艺人也会带调音师过来,以前我们就一张控台大家共用,后来我们就决定要分开用。分开的目的是,我们尊重每一个艺人的艺术表现,包括他的艺术创作、他的调音师,我们都要提供最好的服务。
你不能说某位艺人咖位比较小就不好好服务,在我们这个团队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只要你来了,到控台区,我们一定有专门的几个人给你说,老师你这个箱子、话筒或者控台,哪一块给你设置好的,你可以用。
必须要这样的,因为很多艺人他不定制话筒,他会带接收器过来。现在到我们这基本上都不用,不用带接收机和腰包,你只要带你的手持发射器来就行了。因为任何品牌的话筒,接收机我都有,这样好处就是我提前把无线频率整个系统都规划好了,你过来直接对上就行了,很方便。
比如以前我们到一些地方演出,艺人的箱子接收机往上一放,有可能你是第一个演的,但你可能要等所有人演完之后你才能把这个箱子拿走,为什么?因为你要拔电、拔信号,可能会碰到人家系统的线,就会导致人家系统出问题。现在在我们这基本不可能,你带话筒来就行了。最终拼的还是团队的服务,包括整个团队这种合作精神。
主持人:对于比如说想要从事行业的人来说,您建议先从基础的地方一点一点积累经验?
张小年:你可能是学这个专业的,一上来你想站到控台,可能某一两首歌你混得也挺好听的。如果今天这个系统是完整的,这空间是合适的,你可以这么干。但其实音响它每到一个地方,所遇到的空间都是不一样的,就很容易出问题。
主持人:您觉得一个优秀的调音师,应该都具备一个怎样的素养呢?还是有水平高低的吗?
张小年:这个东西没办法去评价,因为每个调音师处理的方式都不一样,因为声音的东西没有太多的客观标准。只要你服务的对象,他觉得是ok的就行了。
主持人:您有什么想跟我们分享的关于调音的故事?或者是关于您与Shure的故事,或者是您与音乐的故事都可以?
张小年:在国内我们用的Shure产品应该算比较多的,最早UR的时候,我们就有用,当时有两三百个通道,包括AD出来,我们也是第一批用的,也有200多个通道。我记得最早AD系统刚出来时候还没上市,在试用的时候,我就已经给艺人在用了,那时候是和李宇春合作。我们在用了大概两三个月之后,市场才开始卖这套系统,当时就觉得AD这套系统特别好。后来我们自己公司因为老的UR要换,买了一大批AD,现在我们就以AD为主,它兼容性比较强。
第二,我们之前用Shure产品,用习惯了,我们公司每个人对Shure产品也了解得比较清楚,功能都熟悉,所以是一个习惯性问题。最早我们ENG也是Shure的,就是UR5和UR3,真人秀到ENG再到室内的固定系统都可以无缝衔接,所以用Shure这个东西比较多,性价比也好。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提问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刚才您讲到的冷热备份专业名词,可否跟大家更通俗直白的解释一下?
张小年:热备份的话,现在很多调音台,两个相同品牌的控台,它本身是两个独立的控台,放在一起之后,通过网络的协议,它们可以做互相镜像,我在这张调音台上做的任何动作也会在另一张调音台上体现出来。一旦我这张调音台出现问题的时候,它自动会切到备份调音台,开始无缝工作,中间没有声音会断。你调的一些参数,两边是一模一样的,这是热备份。
冷备份的话,是两张不一样品牌的调音台,我调音的时候可能我两个人同时调,一个是主,这是一个备份,我们上系统这两张控台输出的都是到同样一个扩声系统里面,这张主控台一旦有问题,需要一个时间零点几秒切换你的信号,你就可以在另外一张调音台去工作,但是冷备份说白了,是需要一个切换时间的。
主持人:地板音箱和乐器音箱在调系统的时候如何去平衡?
张小年:这个时候你需要和艺人去确认,因为你是在舞台上做监听,如果艺人他不听乐手个人监听系统,这时候他只能选择地板箱,要知道特别是乐手,比如说吉他音箱在背后,他听这个东西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说地板箱放到他跟前,他听得比较清楚,或者是音色非常对的情况下,可能他吉他音箱不需要开很大。不过有的时候吉他老师他们习惯是把他自己的音箱开很大,因为有可能地板上离得比较远,第二他确实喜欢听吉他音箱出来音色,但你要去跟他商量,你说我在舞台上整个环境觉得直达声太大。你跟他商量说降低一点,是没有问题的。
主持人:去给大晚会调音的团队会不会需要很多人,大概这个人数是多少?
张小年:确实需要很多人。11月我们团队同时要做天猫双十一狂欢夜和京东的双十一晚会。这两个双十一的艺人数量都非常庞大,我们分了两拨人。正常来说每个场地需要有一个音响总监,然后PA调音师两个人,Monitor调音师会有两个人,音乐就是OB缩混调也会有两个人,然后终混还有两个人,正常这就是八个人到九个人,但是你要相应配属去发话筒的,舞台乐器切换的,音频部分的切换,大概正常来说至少有20个人,调音团队加技术保障团队,但纯粹调音团队应该有10个人。PA调音有两个人,是因为我们现在做大的活动,会把语言部分单独拿出来去做,有一个专门做语言的调音,然后再送到主的这个调音台下,Monitor因为同时都有两三张控台,需要两个调音师去做。OB的话,因为可能需要一个类似调音师或者助理在旁边,因为OB它是一个相当于比较集中的点,他需要有人去帮他去做一些标记或者是提示之类的,可以倒班休一休,因为OB他要回放做调整这些时间耗得比较长。
主持人:像这种团队已经算是比较庞大的调音团队了,那平时的演唱会我们需要大概多少人?
张小年:演唱会调音团队正常其实两个人就行了,两个调音师,再带一到两个助理,正常4个人。
主持人:还有很多人希望听到您对于刚入行的年轻的调音师或者说爱好者有没有更具体的一些建议?
张小年:如果你真的刚入行,那你面临一个问题:你接触不到这种比较大的演出,学习机会就比较少。你学习机会多了,你经验才会丰富,所以我建议你找一个身边或者是附近城市比较大的租赁公司,你可以去他们公司实习,或者是去上班一段时间。因为稍微大点的租赁公司能经常接触到一些专业演出或者带乐队的活动,你可以从他们公司实习开始。你先做一些小的带乐队的演出练手学习,当你经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就能接触一些更好的租赁公司。
租赁公司平常碰到的是行业各种各样的调音团队,在他们身后可能会看到很多东西,这就是在租赁公司有好处。可能今天设备是给A艺人用,明天给B艺人,后天给C艺人用,每个人都会带调音师来,你站到他们旁边,你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调音师的习惯和手法,你可以自己学到很多东西。
主持人:老师刚才讲到服务的过程中,以服务对象满意作为自己的一个标准,您如何评判服务对象对调音工作是否满意呢?
张小年:首先我觉得你合作任何艺人、乐手,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真想跟他长期合作下去,你一定要沟通他的听音习惯。如果说你已经到了能跟艺人合作水平了,你需要去跟他沟通。因为有的艺人可能不是制作人出身,或者之前都只是唱歌,他可能对自己声音要求比较模糊,他也不知道需要什么东西。他会提一些要求,你要评判他是不是需要,他要的东西你在调整的时候,他在听你也在听,如果调整得对的话,他舒服了,你听着也舒服了,你们俩都是互相都在成长。
如果这个艺人他提的要求,可能不适合他,你也可以跟他说,比如有人喜欢高音加很多,耳机里听着就非常不舒服了。你要沟通说高音加多了,可能对耳朵会有损伤。包括Balance这些东西,只要是艺人愿意跟你沟通的,你都可以沟通,你也不要怕跟他沟通,不要认为艺人提的要求都是完全正确,毕竟在调音这块你才是专业的。他找你来合作,是相信你的专业,对吧?
主持人:天赋和经验您觉得哪个对于调音师更重要?那是早点入行好,还是再去科班进修一段时间更好?
张小年:其实我建议早点入行比较好,并不是说科班不好,因为经验非常重要。但如果你对乐理很熟,乐感也比较好,本身很有音乐天赋,可能你会学习得更快一点,这个决定你以后走的高度。不过技术说白了,你使用各种设备,你只要用点心都会用的,它和天赋不一样,因为技术你是可以学到的。经验就是你做的场次多了,你的经验就高,你的技术也会上升,但你对音乐的整个理解,包括你对这种声音的这种细节的捕捉之类的东西,不是说任何人都能学会。
主持人:可不可以理解为可能在入行的初期,经验更加重要,但决定你走到哪个高度,其实可能跟你的天赋和你的乐感有很大的关系?
张小年:因为最终我们拧得再多旋钮,做再多动作,最终都是为声音,是为艺术服务,最终是好听为主。如果在这个调音台,你可能你使得很溜,倍儿熟,但是你乐感不好,调这个东西听感不舒服,就不行。
以上内容根据“SHURE x 鹈鹕音乐学院直播课程《流行舞台幕后探秘》”整理而成,由鹈鹕学音乐学院提供,WORLD SHOW编辑整理,内容有删减。
延伸阅读
鹈鹕音乐学院是专注于新音乐人的挖掘和扶持的综合性音乐项目,由位于北京的美丽音乐发起。鹈鹕音乐学院致力于分享和新音乐人相关的新闻、经验和信息